在就讀特教系時,我們所學習的班級經營方式多半偏向行為主義,
學生表現好則給予讚美、鼓勵;表現不好,則給予負增強或是懲罰。
接家教的這好長一段時間以來,發現家教跟帶班還是有一定的落差。
家教學生態度不好時,糾正後,若學生情緒起來,大概整堂課都需要用來處理情緒。
(雖然我不認為這是不好的事情,畢竟態度真的很重要)
這樣的處理方式,事先跟家長討論,我想也是必要的。
而我擔心的是,有些家長認為花錢請老師,就是要學"知識",
不需要花時間教態度,我請你來是來教"英文、國文..."

但每每處理孩子的態度問題,最糾結的大概是自己,
我很不喜歡罵學生,或者甚至連"說教"都是我很不喜歡做的事情,處罰那是更不用說的討厭。
看著自己以前的老師處理學生的"態度"問題,
學生被處罰、被糾正的問題多半是頂嘴、擺臭臉、上課一臉不屑、欺騙、一直不寫作業....(列不完)
有時候自己在想,為什麼學生這些行為,總是會讓人生氣?
為什麼學生口氣不好,我覺得生氣?
為什麼好像是我一定要學生"聽我的"?
為什麼我要管他這麼多的事情?
為什麼我受不了學生狡辯?
為什麼我受不了學生一直故意說"我不知道"

我自我懷疑,我是以老師的角色,壓著孩子嗎?

有著這樣的懷疑,每當我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,便開始有罪惡感,我在心中想,我在欺負孩子嗎?
但是不處理,心中總有個疙瘩,學生這樣做是對的嗎?他的態度如此,我應該要糾正嗎?
於是,教師最重要的"原則"變得沒辦法拿捏,
"心中的那把尺"好像是伸縮的一樣,沒一個標準。

我不希望因為我不處理學生的問題,而讓他覺得可以為所欲為,
但同時也不希望因為處理了學生的問題,而欺負了學生。

行為主義:學生錯就該罰,對就該獎賞。
可是壓下了皮毛的表面問題,學生到底心裡面有著什麼樣的感受?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來"激怒"老師呢...
心理取向:探究學生為什麼犯錯,了解學生心理面在想什麼,同理學生。
(但多半這樣的方式,學生總是依然故我...->想念音樂治療、心理諮商,
也是更想了解如何用比較"軟"性的方式幫助孩子,真正同理孩子,
不只是公式-傾聽、同理、附和然後再說出你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->那往往是"老師們"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,而不是孩子"想"、"願意"做的事情)

所以,我現在大概還是無法理所當然地跟別的老師一樣,
用"訓話"、"反問"(暗示)、語帶威脅、嚴厲的語氣來做班級經營
我實在還是無法說服自己,這樣的我,不是在欺負學生。
每每這樣處理,總是有一種,以學生的過錯來懲罰他、壓榨他,
而這麼做的原因被合理化-因為你做錯了,所以老師才會那麼兇。
因為你做錯了,所以老師才會這樣罵妳。
是因為妳不對,所以我才吼妳,吼妳是希望妳可以記住,下次可以改過。
其實這看似是很合理的,但沒有人需要因為自己犯錯了,而需要被另一個人"處罰"。


所以到底該怎麼做呢?...
老實說...現在的我實在也沒一個答案。
只清楚地意識到,有好多好多的心理糾結,需要透過大量閱讀、思考、實作、討論請教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...

 

arrow
arrow

    Unna 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